欧美日韩午夜视频|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99久久精品国产电影|9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国内精品91最新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精品三级在线观看|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无码|91欧美精品激情在线观看最新

會員 密碼 注冊 會員權益

南京究竟有多少底氣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時間:2020-02-24來源:蘇寧財富資訊 作者:付一夫

1582529415773152.jpg

圖/聯(lián)商圖庫


  提到國際大都市,很多人會首先想到美國的紐約、英國的倫敦、法國的巴黎、日本的東京以及中國的香港,它們不僅有著超群的綜合實力與深遠的影響力,更擁有極為發(fā)達的商業(yè),諸如第五大道、牛津街、香榭麗舍大街、銀座、中環(huán)等眾多商圈,處處名店云集、大牌匯聚,這幾座城市也因此而成為全球無數人心馳神往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而今,中國也瞄準了這一宏大目標。


  早在2016年3月通過的“十三五”規(guī)劃中,明確提出“培育發(fā)展國際消費中心”;而2019年10月,商務部等14部門印發(fā)的《關于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中進一步強調,要利用5 年左右時間,培育建設一批專業(yè)化、特色化、區(qū)域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使其成為擴大引領消費、促進產業(yè)結構升級、拉動經濟增長的新載體和新引擎。


  號令一出,群雄并起。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成都等城市紛紛圍繞《指導意見》緊鑼密鼓地開展起相關工作,而華東地區(qū)的另一中心城市南京自然不甘落后。2019年初的南京市兩會上,“爭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試點”首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彰顯出南京的雄心壯志。


  那么,究竟何謂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南京又當如何行動?這是本文想要重點討論的問題。


  內涵:解碼“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關于“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至2001年,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愛德華·格萊澤(Edward Glaeser)發(fā)表了論文《消費城市》,開創(chuàng)了現代消費城市理論的先河。在過去的很長時間里,經濟學家主要是從生產的角度探索城市聚集產生的原因以及規(guī)模經濟對城市生產效率的影響,格萊澤則是從消費的視角去研究城市經濟的增長,并把城市視為商品、服務和文化的消費中心。而后,隨著相關研究成果的不斷涌現,現代消費城市理論也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和完善。


  我們不妨用關鍵詞分解法來解讀“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1)“國際”,明確了城市消費服務功能的空間尺度,即不局限于本地與本國,而是擴張到全球,面向的是全球消費者;


  (2)“消費”,明確了城市的功能屬性,在這里,消費的范疇不僅包括個人消費產品,還包括政府提供的城市安全、教育文化醫(yī)療等公共消費產品;


  (3)“中心”,明確了城市的經濟社會地位,凸顯出城市在全球城市網絡體系中的重要性,具有較強影響力。


  基于上述界定,我們可以將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界定為:消費成為城市發(fā)展的集聚向心力與核心驅動力;在全球化大勢下,可以有效滿足本土及境外居民生活性消費,既包括個人消費,也包括對于安保、教育等公共服務消費;同時還具有較強的全球消費資源配置能力和消費創(chuàng)新引領能力,通過消費集聚人才,推動以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為核心投入的生產性服務業(yè)發(fā)展,激發(fā)城市活力。這便意味著,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絕不僅僅是大眾認知中“美食購物城”那么簡單。


  在此基礎上,參考格萊澤的消費理論,并結合紐約、倫敦、巴黎、東京和香港等消費型國際大都市的共同特點,可以歸納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五個基本特征:


  第一,經濟實力雄厚,開放水平較高。


  毋庸置疑,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必然是國際大都市,而雄厚的經濟實力則是成為國際大都市的先決條件。作為在消費領域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競爭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必須要具備較強的經濟實力,這樣才能擁有足夠的輻射力和影響力,進而集聚國際性的高端消費資源,如各大知名消費品牌及其總部等等。


  第二,服務業(yè)為主導產業(yè),擁有發(fā)達的服務體系。


  按照格萊澤等學者的理論,豐富多樣的服務和消費產品是消費城市的基礎,而發(fā)達的文化、休閑、娛樂產業(yè)亦是消費城市未來發(fā)展的重要驅動力。因此,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更注重服務業(yè)的地位和作用,即依托發(fā)達的服務業(yè)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標志性商圈,在滿足本國消費者對國際化、高品質、時尚性消費需求的同時,還能廣泛吸引和匯聚世界各地的消費者,為其提供多樣化、有特色、便捷性的消費選擇。


  第三,具備連接全球的交通、信息、物流設施體系。


  這是成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必要條件,即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必須要有發(fā)達的交通、信息和物流設施,這樣才能將全球范圍內的消費和供給市場緊密連接起來。


  第四,城市宜居宜游性較高。


  良好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完善的國際標準型市政設施和公共服務以及安全的城市發(fā)展環(huán)境,同樣是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重要表現。換言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同時還是典型的居民和游客友好型城市。


  第五,是全球優(yōu)質資源的集聚地,擁有突出的消費創(chuàng)新和引領能力。


  憑借在全球城市網絡中的樞紐地位,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往往是全球著名消費品牌及其總部集聚的地區(qū),也是一國對外集中展示和輸出本國特色品牌、消費文化的門戶。此外,良好的消費環(huán)境還能吸引各地的創(chuàng)意人才,反過來激發(fā)出城市創(chuàng)新發(fā)展活力,推動城市的持續(xù)繁榮。從這個角度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也是充滿活力的創(chuàng)新型城市。


  底氣:南京瞄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在國家政策的號召下,各地紛紛摩拳擦掌,南京便是其中之一。


  2019年初的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到這樣一段話:


  “爭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試點,實施商圈消費引領工程,著力構建智慧商圈、智慧商店、智慧物流,提檔升級新街口商圈,改造建設湖南路商圈,推動夫子廟全國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發(fā)揮‘南京購物’對周邊城市的輻射帶動效應!


  那么,南京的底氣源自何處呢?我們可以從經濟實力、區(qū)位優(yōu)勢、城市品牌、商業(yè)氛圍四大維度來加以剖析。


  (1)經濟實力


  決定一個城市根本地位的當然是經濟實力。從經濟總量上看,南京GDP于2016年突破萬億大關,躋身于“萬億俱樂部”行列之中,2018年達到1.28萬億元,在全國各城市GDP排行榜中位居第11名,經濟增速也始終高于全國。從人口規(guī)模上看,截至2018年底,南京共有常住人口843.6萬,按照南京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胡小武的說法,南京正在打造超大型城市,這便意味著未來還有200萬新增人口的空間,前景無限。


  在人均指標方面,南京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例如,2018年南京人均GDP達到15.3萬元,而全國則為6.6萬元(見圖1)。


1582529517121272.jpg


  另外,從人均收支水平上看,南京同樣不容小覷。以2018年數據為例,南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9308元,高居所有城市中的第7位,而全國則為28228元;南京人均消費支出為33537元,全國則為19853元(見圖2)。這充分說明,南京市民不僅擁有全國領先的收入水平,還有頗為旺盛的消費能力。


1582529542125355.jpg


  (2)區(qū)位優(yōu)勢


  欲說南京,先要講長三角——這里是“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地帶,是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引擎,亦是國內公認的最具經濟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chuàng)新能力最強的區(qū)域之一,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對外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zhàn)略地位。


  身為全國第二經濟大省省會的南京,地處長三角的核心位置,它是江蘇的政治、文化、科技中心,也是長三角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qū)發(fā)展的國家重要門戶城市,還是“一帶一路”戰(zhàn)略與長江經濟帶戰(zhàn)略交匯的節(jié)點城市,亦是長江下游重要的區(qū)域性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集散中心。依托自身優(yōu)勢與上海的直接輻射,南京在產業(yè)布局、人才積累、科技競爭力、經濟國際化等眾多方面都極具競爭力。


  不僅如此,南京在交通運輸上同樣不遑多讓。以航空為例,南京祿口機場堪稱江蘇省和南京市的門戶,位列中國千萬級大型機場行列,是國家主要干線機場和區(qū)域交通樞紐,2018年共完成旅客吞吐量2858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高達36.5萬噸,總航線數達到260條以上,國際航線也形成了輻射亞洲、連接歐美、通達澳洲的格局。


  同時,南京還是我國極具分量的航運中心。其中,南京港為國家重要的主樞紐港和對外開放一類口岸,是國際性、多功能、綜合型江海轉運主樞紐港,也是長三角唯一實現集裝箱鐵路與水路無縫對接的港口。值得一提到是,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的建成,使南京港一躍成為最深入內陸的國際型深水海港,以及中國連結全球的江海轉運綜合樞紐。


  (3)城市品牌


  南京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長期扮演著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有著7000多年的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在整個中國歷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價值。


  正所謂“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南京在文化魅力與歷史底蘊方面絕對是笑傲群雄。夫子廟內,文人雅士飲酒賦詩;秦淮河畔,漿聲燈影斑斕;老巷子里的尋常生活和藕斷絲連的民國風……南京的骨子里依然保持著處變不驚的優(yōu)雅。56個國家A級景區(qū),2個5A級景區(qū)(鐘山風景名勝區(qū)、夫子廟秦淮河風光帶)支撐起南京作為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及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崇高地位。根據第一財經發(fā)布的《2018城市文旅新引力排行榜》,南京排在第八位。


  此外,南京自古以來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享有“天下文樞”、“東南第一學”的美譽,明清時期中國一半以上的狀元出自南京的江南貢院。而今,南京教育資源豐富,211、985大學云集,其中不乏南京大學、東南大學這樣的名校;在全國雙一流大學排名中,南京僅次于“教育第一城”北京(29所)和國際大都市上海(13所),以12所的數量排名全國第三位。在英國《自然》雜志增刊上發(fā)布的全球科研城市50強排名中,南京位列全球第12名,中國第三名。


  再有,南京對于人才的吸引力同樣值得稱道。根據Boss直聘發(fā)布的《人才吸引力報告》,在人才吸引力指數方面,南京已經連續(xù)多個季度穩(wěn)居全國第七名。


  也正因為上述種種,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zhàn)略研究院發(fā)布的《中國城市營銷發(fā)展報告(2019)》中,南京榮登年度中國城市品牌前十強。


  (4)商業(yè)氛圍


  南京不僅是六朝古都,更是商家必爭之地。從夫子廟到湖南路,再從橋北到仙林,處處商圈林立,盡顯泱泱金陵繁華;而孫中山銅像坐落之處、擁有百年歷史的新街口廣場區(qū)域,更是有著“中華第一商圈”的美譽,其影響力之大,放眼全國乃至放諸四海皆可以稱一道二。得益于此,南京市民的日常消費與休閑娛樂氣息極為濃厚,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均是繁華無比。而以蘇寧為龍頭的零售渠道已遍布線上線下,方便居民的日常購物活動。


  會展業(yè)的表現同樣可以反映南京的商業(yè)氛圍濃厚。根據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發(fā)布的《2018年度中國展覽數據統(tǒng)計報告》,南京展會數量在全國各城市排名第三,僅次于上海和廣州;展覽面積則排名全國第五。另有數據顯示,2018年南京全市專業(yè)場館共舉辦展覽項目281個,面積由282.3萬平方米增長到294.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3%,成功舉辦了江蘇發(fā)展大會、世界智能制造大會、全球未來網絡發(fā)展峰會、海綿城市國際交流大會等大型展會。


  除了上述四個維度之外,南京在著力擴大開放、不斷吸引外資入駐的同時,還支持和引導有實力、有意愿的企業(yè)積極開展境外投資和跨國經營活動,增進國際交流,取得了累累碩果。


  而這些,都是南京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底氣所在。


  路徑:來自國際的經驗借鑒


  盡管諸多方面已極具實力,但與紐約、倫敦、東京等真正意義上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相比,南京仍有許多需要完善和提升的地方,這也是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必由之路。


  至于目標如何達成,可以借鑒上述幾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實踐,正所謂“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經過仔細梳理,筆者總結出可供南京參考的六條具體行動路徑,詳述如下:


  第一,要進一步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美譽度的標志性商圈。


  彰顯國際時尚與歷史人文特色,是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主要標志之一,其載體主要為核心商圈。為此,許多國家和相關城市的政府部門都高度重視核心商圈的建設發(fā)展,并在基礎設施完善升級、商業(yè)街區(qū)保護等方面給予充分支持,使得核心商圈的發(fā)展環(huán)境大大改善。同時,還借助一系列國際時尚主題活動來提升商圈及整個城市的影響力,將商圈從單純的購物場所轉變?yōu)榧w驗、社交為一體的活動中心,以此來吸引世界各地的消費人群。


  巴黎便是典型案例,圍繞著名的香榭麗舍大街,巴黎現已形成了蒙田大道、奧斯曼大道、圣·奧諾雷街等多個著名商圈,包括十幾條呈輻射狀的特色商業(yè)街區(qū)。那里不僅聚集全球最著名的國際品牌和成千上萬家商鋪,還匯聚了大量展覽、演藝、娛樂活動,讓人們能夠近距離感受法國文化,領略全球消費時尚。


  第二,營造多行業(yè)融合互動的消費生態(tài)。


  能夠成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僅靠單一行業(yè)的強大必然是遠遠不夠的。換句話說,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應該是商業(yè)、旅游、文化、體育、會展等多個行業(yè)聯(lián)動發(fā)展的有機整體,如此才能實現消費的規(guī)模效應和整體優(yōu)勢。例如東京,在六本木新城發(fā)展中,將商業(yè)與文化、旅游觀光相結合,通過引入東京電影節(jié)、森美術館等文化活動和設施,提升了六本木在文化藝術消費方面的品牌形象,并成為重要的旅游景點,年接待國內外游客近4000萬人次。


  與此同時,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發(fā)展還越來越注重線上線下的互動與融合,不斷完善“互聯(lián)網+”時代的消費生態(tài)體系。如此一來,消費行為的時間與空間限制便得以突破,在鞏固本國地位的同時,還能將城市的影響力輻射至更廣的區(qū)域。


  第三,完善高效便捷的消費環(huán)境。


  首先,應著力提升交通網絡的通達性。紐約、巴黎等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無一不是格外重視基礎設施建設,擁有以空港、海港為樞紐的網絡化交通體系,并密切與國內外城市進行各方面的互聯(lián)互通。同時,還注重強化城市內交通設施與商業(yè)消費空間的結合,那些滿足老年人以及特殊群體的公共設施也相對健全,且人性化程度極高。


  以香港為例,城市地上地下形成了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絡,無論何種方式都能實現便利出行;在香港的主要商業(yè)街區(qū),均是通過建設相互連通的地下廊道,人流可以便捷地穿梭于不同消費場所。


  其次,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消費便利性和智能體驗。在倫敦、巴黎、東京等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免費Wi-Fi幾乎覆蓋城市中心區(qū)的每一個角落,可隨時定位顯示位置、尋找目標商戶、即時獲取促銷信息、使用移動支付、實現車位引導和反向尋車,等等。這些使得消費者們在完成購物的同時,還能收獲極佳的消費體驗,進而越來越“享受”消費。


  最后,要加強宣傳和信息服務。以紐約為例,為了適應大數據時代發(fā)展要求,紐約于2012 年通過了《開放數據法案》,這是美國歷史上首次將政府數據大規(guī)模開放納入法律,由此建立了一個基于城市社會運行數據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其中,既有按郵政編碼分區(qū)的歷史統(tǒng)計數據,也有地鐵、公交系統(tǒng)的實時數據,還包括停車泊位、旅游景點、餐飲衛(wèi)生、住房租售等相關數據,從而推動了整個城市的不斷發(fā)展,并造就了紐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地位。


  第四,促進公平競爭和消費者權益保護。


  這是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得以形成和發(fā)展的必要條件。為此,很多發(fā)達國家都制定了極為嚴格的法律制度,以此促進市場公平競爭,既保障了國內外經營者的正當權益,又推動了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發(fā)展。


  例如,美國的《蘭哈姆法》規(guī)定,保護注冊和未注冊馳名商標免于未經授權的使用和(或)注冊,無論該馳名商標是否源自國內,均執(zhí)行相關國際條約規(guī)定的馳名商標保護標準。美國聯(lián)邦法律還通過禁止他人在相同、類似、關聯(lián)甚至不相關聯(lián)的商品或服務上注冊或使用近似商標來保護在先商標,只要該注冊或使用存在混淆可能性,馳名商標所有人就可向聯(lián)邦法院提起侵權訴訟。


  再如,日本的《不正當競爭防止法》中規(guī)定,仿冒、淡化、依樣模仿、竊取他人商業(yè)秘密、商業(yè)詆毀和虛假宣傳,屬于應當予以制止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另外,在保護消費者權益方面,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也都建立了相對完備的消費者權益保護體系以及配套的消費爭議解決機制,而專門的政府機構或非營利組織會不定期發(fā)布商品和服務質量的信息,并為消費者維權提供幫助。這些對于人們消費信心的提升大有裨益。


  第五,實行有利于消費集聚和實現的稅收政策。


  從目前來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所在國基本都制定了有利于消費聚集和實現的稅收政策,其目的更多在于引導特定的消費行為,而非籌集財政收入,以此來保護相關生產者的積極性,并盡可能為企業(yè)生產經營及居民消費減輕稅負。


  例如,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大都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免稅購物和離境退稅制度,人們可以在免稅店購買全球著名的高檔消費品,以及獨具當地特色的國產商品。有些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免稅店的國產商品銷售份額甚至能占到30%~40%,不僅有助于擴大本國商品出口,還能提升當地品牌知名度。以新加坡為代表的一些國家還早早實行了離境電子退稅,入境游客購物時只需一張信用卡作為支付媒介,離境時可在3分鐘內完成退稅流程,極大地便利了國外消費者。


  第六,提供優(yōu)質公共服務。


  前文說過,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中的“消費”,其范疇不僅包括個人消費產品,還包括政府提供的城市安全、教育文化醫(yī)療等公共消費產品。事實上,相比于上述感官上的消費,人們聚集到城市,更多是注重城市提供的有利于人力資本提升的優(yōu)質公共服務及消費品。而政府作為公共消費產品的供給主體,勢必需要著力強化城市公共服務和空間環(huán)境品質的提升,以此來提升城市人文生態(tài)綜合魅力,不斷吸引國內外人口到此進行消費。


  以倫敦為例,其所在的英國正是福利國家的策源地,不僅公共服務體系發(fā)達,覆蓋范圍也極為全面。而倫敦更是英國各城市中的杰出代表,在醫(yī)療衛(wèi)生、文化體育、城市環(huán)境、社會保障等諸多方面都頗為完善,這也為其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頭銜錦上添花。


  上述實踐,為南京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提供了極佳的范本。


  展望:國家消費中心城市前景無限


  話說回來,我國建設國家消費中心城市可謂正當其時。


  眼下,我國人均GDP已突破1萬美元大關,距離世界銀行定義的“中等收入陷阱”上限只差2000美元,邁入高收入國家行列指日可待;而中等收入群體持續(xù)壯大,國內外消費聯(lián)動已然形成,如火如荼的消費升級浪潮又讓國人對于商品服務的供給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消費已是支撐國民經濟增長的首要動力,促消費、擴內需亦是未來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方向。


  在此背景下,我們迫切需要以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為新的平臺和載體,加快消費升級及新動能培育,這不僅有助于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輻射帶動周圍地區(qū)乃至全國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fā)展,還能提升城市在國際上的綜合競爭力,意義非凡,前景可期。而國家適時提出要“培育建設一批專業(yè)化、特色化、區(qū)域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對于每一個基礎條件好、消費潛力大、國際化水平高、地方意愿強的城市來說,都是極為難得的新機遇。


  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并不容易,這需要我們充分結合當前消費升級和全球消費發(fā)展的新趨勢,勇于探索,在出臺合理的政策規(guī)劃、提升消費市場供給質量、促進不同行業(yè)之間的深度融合、優(yōu)化消費環(huán)境、健全法律法規(guī)、營造良好消費生態(tài)等多個方面持續(xù)發(fā)力。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未來如何,拭目以待。如果若干年后的某一天,我們國家出現了多個足以匹敵紐約、東京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屆時請不要驚訝。


原標題: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南京究竟有多少底氣? / 編輯:麗儀
◆第一商業(yè)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摘自:本站原創(chuà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第一商業(yè)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復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第一商業(yè)網”。
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3、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或本網站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本網站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的內容或鏈接。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該事由發(fā)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電話:020-38248250 傳真 020-38248296
Copyright©2025  第一商業(yè)網版權所有     m.y830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