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上海的白領一族有了新的早餐選擇。在上海多個地鐵口,盒小馬給早餐市場帶來了新變化——走過、路過、早餐袋順手帶過,全程最快5秒鐘。 給上海的早晨注入活力的是互聯網科技,據了解,盒馬新開發(fā)的網訂柜取智能系統(tǒng),代碼總計超過50萬行。用技術研發(fā)人員的話講,這套智能系統(tǒng)的研發(fā)過程像是在“搭積木”,整個研發(fā)過程只有20多天。 (上海市副市長許昆林考察體驗盒小馬掃碼取餐) 圖片來源:盒馬 手機下單10秒鐘,取餐最快5秒鐘。怎么能讓消費者在訂餐取餐上花最少的時間?算法和調度系統(tǒng)發(fā)揮了作用。 盒馬技術研發(fā)人員曹海濤介紹,通過運算分配,早餐加工員會知道,什么時間加工哪一份、什么早餐是最合適的,即“確保消費者拿到時是剛出爐不久”,這樣加工者不用等顧客,顧客也無需為加工等候,大數據和算法決定了彼此的高效。 通過智能分析和運籌調度,經營人員會知道消費者喜歡什么,每天需要準備多少原料,避免不夠和浪費;加工員會知道,什么時間加工哪一份,即確保消費者“到了就有,且剛出爐不久”,這樣加工者不用等顧客,顧客也無需為加工等候,大數據和算法決定了的高效率、低成本。 “從科技上講,盒小馬也針對今年的疫情做了改進!辈芎f,無接觸交付是盒小馬的另一功能特點。早餐加工者和消費者隔被一排自提柜隔開。避免兩者之間接觸、交互。一旦出現疫情,會極大減小傳播和擴散的幾率,有利于保護消費者的用餐安全。 “網訂柜取智能系統(tǒng)研發(fā)出來還是比較輕松的!辈芎榻B,整個研發(fā)過程更像是在“搭積木”,在盒馬,研發(fā)人員會做出一個個的智能模塊,包括商品、導購、交易、履約、餐飲加工、店倉作業(yè)、自提配送等等,這套智能系統(tǒng),相當于多個模塊的拼接,達到最大程度的優(yōu)化。再連接一體化作業(yè)終端和自主POS自提柜,一套智能系統(tǒng)就做成了。也正因為這種模塊化新業(yè)態(tài)的快速搭建,才保證了盒馬在新零售領域持續(xù)不斷的創(chuàng)新力。 但“輕松”不代表工作量小,據了解,這套智能系統(tǒng)前后涉及的代碼,一共超過50萬行。 董凌甬是盒小馬技術研發(fā)團隊項目統(tǒng)籌人,他還講起一個邊爬山邊做代碼的段子:有一次休假期間,他正在瑞士一座海拔4000多米的山上爬山,爬到半山腰時,突然接到電話,說代碼可能出現一些問題需要解決,他立刻插卡連上WiFi熱點,開始在半山腰做代碼,20分鐘之后,問題搞定,他繼續(xù)爬山。 (阿里巴巴數據中心,網訂柜取智能模塊的代碼就在這一排排機器中穿行) 圖片來源:盒馬 目前,盒小馬有40多個品種的餐食服務,為達到極致的便利,盒小馬正在研發(fā)“刷臉取餐”功能,到時連手機都不用掏。據盒馬技術團隊介紹,目前,智能自提系統(tǒng)的應用還不算廣泛,但已逐漸興起。 隨著盒小馬數量的增加,一年內,預計可為1000萬人次的上海民眾提供快速、營養(yǎng)的早餐。盒馬已經將這個系統(tǒng)的軟硬件技術輸出、普惠給行業(yè),包括逸小兔、星巴克等等,用科技來推進上海早餐的智能化升級。 |
|
原標題: / 編輯: |
|